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市场 > 正文

任志强:过去没买房活该穷

——直播:2014年度第十一届中国蓝筹地产年会

和讯房产   2014-06-27 16:21

[摘要] 6月27日,2014年度第十一届中国蓝筹地产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中国蓝筹地产"评选是地产界一年一度的行业的盛会。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十届。本次大会中中国房企TOP30首度齐聚“中国蓝筹地产年会”,与行业专家、业内大佬共商“中国房企的新纪元、新活法”,他们又将产生怎样的思想交锋与碰撞?

6月27日,2014年度第十一届中国蓝筹地产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中国蓝筹地产"评选是地产界一年一度的行业的盛会。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十届。本次大会中中国房企30首度齐聚“中国蓝筹地产年会”,与行业专家、业内大佬共商“中国房企的新纪元、新活法”,他们又将产生怎样的思想交锋与碰撞?和讯房产作为财经门户,做了全程直播。

文钊: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请我允许代表《经济观察报》对各位参加今天的年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中国蓝筹地产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见证了中国房地产业的成长和变化,也得到了诸位的长期支持和厚爱,我们非常诊视这样一种互动关系,也期待各位企业能够以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继续在房地产企业的新纪元中领跑。

中国仍处在深刻的变革进程中,对于企业来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找到机遇,找到新的活法。不过我想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不管怎么变,怎么活都应该出新,这个出新是保证一个企业基业常青根本的动力,这可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我想这也正是对蓝筹地产的考验,也是蓝筹地产企业价值所在。在这里想说说媒体,《经济观察报》我们到现在在想我们出新是什么,《经济观察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商业文明和进度,我们在推动这个社会的理性思考,不管是报纸,还是新平台,我们位读者提供的价值,愿在于满足公众对高品质信息的需求,这种高品质意味着对现实的高度关注,也意味着眼界和洞见,意味着常识和逻辑的耕种。

过去11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站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中央,这个行业也因此更深打上了政策的烙印。在中国经济新常态里这个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变化中各个蓝筹企业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这值得我们期待。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在这里我们也祝愿所有的蓝筹企业能够找到新的活法,比过去活的更加精彩,我们也愿意与所有的蓝筹企业共勉。

最后再次感谢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朋友,预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感谢大家。

某房产中国副总裁兼总编杨熙

房地产行业依然未见天花板 电商是趋势

杨熙: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邀请大家一起来参加2014年第11届蓝筹地产年会。在过去11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在中国蓝筹地产年会平台上发展壮大,从当年的届到后来500亿到今天到13年再到今年,更多的蓝筹企业飞速的发展让我们一起见证,同时我们也见证了我们企业有更多的丰富多彩运营的方式,从最初的单一住宅售卖到今天已经切入不同的房地产市场,万科已经开始做商业地产,绿地加强产业地产,包括海外地产大力的布局,而万达在文化和旅游产业也做了发力。我想放眼未来十年可能我们有更多的蓝筹地产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路径获得更大的发展,这行业的天花板依然没有,如果我们能够顺应时代趋势,经济趋势做进一步的演变,那我们蓝筹企业可能还会成长的更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时代背景下很多创新的方式或者渠道的变革,今年年初有一个词叫互联网思维,我想在过去这些年间我们企业他们也在适应互联网的方式,包括到今天移动互联网新的方式,互联网时代就是变,新的移动互联网可能就是电灯,它会让移动互联网的更加的深入人心,更加的普及和方便。那我们也在创新的电商业务上,包括我们即将在新的未来社区增值业务上会做一些新的突破和创新,也希望未来能够与企业有更多的合作。

在这11年间我们不仅见证了大家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房地产历次调整,从05年非典到08金融危机到11年的限购政策到今年没有政策的调整,虽然我们房地产企业经历了这么多的调整,但是我相信真正的蓝筹企业在这些调整之中对它来讲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意味着机会。其实我们也看到在历次调整之后我们蓝筹企业都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也预祝今天大家上榜的蓝筹企业在未来的历程之中能够发展的更好,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能够更无愧于蓝筹地产企业这样的称号。

最后我也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希望能够听到接下来各位嘉宾更多的真知灼见,谢谢大家。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

房地产业在城市化过程中仍处于旺盛阶段 应成为持久不衰的支柱产业

郑新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祝贺第11届中国蓝筹地产年会的召开,借这个机会我想就当前经济走势与房地产业为题讲这么几个问题。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当有记者问到总理他上任以来的压力是什么,总理回答的压力就是经济下行的压力。那么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之同比增长7.4%,仍然处在合理的区间,但是这个7.4%是在去年年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把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之后所实现的。这就说明了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经济下行的趋势还没有改变,下行的压力仍然比较大。那么这种经济下行既有短期的因素,又有长期的因素。从短期来看它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发达国家市场疲软使我们出口增长受阻,引起了需求的下降。从长期来看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从2000-2010年这十年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十年经济增长速度10.5%,通胀率只有2.2%,对于这十年这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发展期。但是我们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这样一个高增长是通过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三高来实现的。我们的投资率这十年上升到历史的点,而消费率下降到历史点。十年的快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于解决当前的矛盾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

那么有一些可能对假象所迷惑,认为现在有一些资产的泡沫,认为房地产价格过高有一些泡沫,如果当前的主要矛盾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会导致我们宏观调控主要的着力点出现错误,就会导致吃错药。认为泡沫是主要矛盾那就必将是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就会抑制需求,会使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实际上这仅仅是主要矛盾派生出来的一些现象,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这就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来解决。我们现在政府的债务率只有39.2%,在全世界是的,对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很大运作的空间。我们一季度通胀率只有百分之一点几,五月份刚刚上升到2,现在主要矛盾是通胀紧缩。所以我们货币政策也有很大运作的空间。所以必须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需求不足这个主要矛盾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相应的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通过把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我们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的转型升级来实现经济的增长,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这就需要运用财政杠杆、货币杠杆,把社会资金引导到转变发展方式所需要的方向上来,引导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方向上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这样就可以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的转型升级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同时为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个问题就是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宏观调控要围绕着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来进行。

第二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国务院最近发了一个新型城市化的规划,按照这个规划要求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的源泉。城市化将会在三个层面同步展开,个层面将会在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现在都市群经济总量都在13000亿-17000亿美元之间,再经过努力都将超过20000亿,这将超过目前世界上的都市群,纽约和东京这两大。经过十年的时间,我们这三大都市群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的都市群,在这三大都市群内产业、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高度密集,将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并且会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层面就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次区域的城市群,比如说以郑州为中心的中源,以武汉为中心的,以长株潭为中心的,以重庆、成都为两级的等等,在拉动省域经济发展中间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层面就是在县域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包括小城镇,包括新型的社区为依托,形成就地城市化的格局,这在我们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这种局面。在这些发达地区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形成半生产圈,农民大部分住在自己原来的地方,而从事职业绝大部分是在二三产业,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老百姓住的房子都是别墅式的住宅,前面有池塘,后面一片树林,竹林环绕,依山傍水,住在这个地方像神仙一样,过的现代化的生活,这里老百姓让他到城里去也不去了。这就是就地城市化,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城市化,就像德国那样。德国是一个城市化很成熟的国家,城市化率已经百分之九十几,但是德国人67%居住在5-10万人的小城镇里,德国人讨厌大城市,在这里上班可以步行上下班,这个地方适合人居住。我们沿海现在长域经济发达的地方就在走这种格局。未来中国城市化会从这三个层面同步展开。

这三个层面对城市化都需要用现代的交通工具把它们连接起来,把大大小小的城市连接起来。现在有一个词叫GOD,就是用交通来引导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如果用高铁把城市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半径150公里的半的生产圈和半径300公里的一的商务圈,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城市群,把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高,小城市就业机会少,但是生活成本低这个矛盾解决了,通过快速的轨道交通就可以解决,实现同城化的发展。所以未来10-20年我们城市化每年提高一个1百分点左右,一年一个百分点就是一千多万人,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需要的基础建设设施投资是十万块钱,一年增加这么多人基建费用就是一万亿。最近克强总理提出了三个一个亿,就是抓紧解决东部地区一亿农民工的城市化问题,市民化,中西部城市再增加吸纳一亿农民工进城,另外现有城市里要抓紧搞好一亿人的城中村和棚户区的改造,抓好这三个一个亿是目前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的抓手。

搞好这些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有三大突破,一是承包地可以抵押担保转让,第二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抵押担保转让,第三城市的集体建设用地,城市郊区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这三个突破就像是我们三中全会决定了送给了农民三个大。个很大,第二个也很大,按照重庆宅基地转让的经验,一亩20万,现在农村宅基地17万平方公里,一亩宅基地价值50万亿元,依托宅基地可以抵押担保转让,农民工到城里买个房子租个房子就有条件了,把农村宅基地转让出去就有钱了。现在我们农民工有2.6亿,留守儿童6千万,留守妇女46000万,留守老人4000万,加在一起超过4亿人,他们的中国梦就是全家团圆梦。我们现在搞群众路线教育,帮助这4亿人早日实现全家同居的梦想应当成为我们群众路线教育迫切的任务。

第三个问题就是努力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房地产是一个持久不筛的支柱产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吃穿用的消费,住行,文化教育消费可以封顶,但是唯有居住水平提高而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不封顶的。前几年我到荷兰考察,它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都饱和了,但是只有房地产投资每年增加非常旺盛,房地产投资占荷兰固定资产投资的50%,因为收入水平提高居住条件可以不断改善。所以房地产业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间还是处在一个旺盛发展的阶段,应当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持久不衰的支柱产业。当前房地产发展应该向下拓展,发展绿色建筑。

去年年初国办发了一号文,就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采用工厂化的方式来盖房子,用新型建筑材料盖节能住宅。这个是大有潜力可挖,昨天下午我参加了一个会,有一个人发明一种涂料,那个涂料可以全反射,用这种涂料把室内外涂一遍,温度可以2-3度,冬天温度能提高2-3,夏天可以降低2-3,如果采用保温材料,新型材料,节能的住宅,绿色的建筑,节能的效果会大大提高,舒适度也大大提高。所以我们搞建筑业的一定要采用进的技术,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为老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房地产,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谢谢。

杜斌:非常感谢郑主任经常的演讲,今天我们在活动的现场设了一个互动交流的环节。推进城镇化对于房价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郑新立:房价是供给和需求形成的一个价值,城市化会带来需求的增加,会拉高房价。但是这种技术的进步,这种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建筑规模的扩大它对成本又有拉低的趋势。所以两个力量综合的结果应当是保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可能有一些年供给需求也一些波动,价格一会儿上升,有些年有所下降,我觉得这个也是正常的,但是总体上我们的住房价格在城市化过程中间应当保持大体稳定,谢谢。

杜斌:谢谢。

华远地产任志强

房价是富人讨论的事 过去没买房的人活该穷

任志强:他们给我出了一个命题作文,让我讲讲市场化。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可以看出来,市场化是这次改革的根本,但是改革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可能还是有争议,那么市场化基础条件是私有的财权制,如果都是公有只能分配,公有和公有虽然能交换,但是无法和个人交换。所以只有当财权私有的时候才能在市场自由交换。公有制上也是有私有制,我们曾经叫股份公司是共同所有,承认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前提是把公有制建立在财权私有的基础上,每个人私有财权放在一起就变成公有制了。比如股份公司,不是某一个人私有,而是大家共同所有。这个差别就在于如果把公有制与私有制之上市场就无法进行交易,如果通过私有作为基点逐渐形成共有和私有交叉的交易行为还可能变成一个市场化。三中全会文件特别强调混合所有制,我个人就是承认公有制失败了,如果公有制没失败就用不着混合,那就等于我们就是要倒退,不可能吧。改革一定是往前走,所以混合所有制意思就是在原有公有制基础上前进一步就变成了这个,再前进一步就变成私有制。只是在完全私有和公有之间还没有过渡到更加清晰的所有制基础。

我们历史上是计划经济的传统,相对于计划经济来说只能是公有,如果对私有财权是没有办法计划。所以当公有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你必须做和必须那样,一个工厂生产的东西必须生产这样的东西,而不能生产那样的东西。同时可以告诉你生产这样东西只能按这个价格生产,而不能按那个价格生产。我们就像在看我们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限价房等等,它是用变相计划的方式生产一种特定的产品,于是特定产品就失去了自由交换的基本条件。但是可以看到的情况是前30年虽然我们宪法说的应该是私有财权制,但实际做的是公有过程,所以我们有公私合营,有人民公社,有大跃进等等。但是前30年可以看到结果是失败的结果,如果成功了我们就用不着进行改革了。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前30年计划经济导致的失败,吃不饱要粮票,穿不暖要发布票,前30年证明了那时候强大的公有制是失败的一种经济。所以改革实际上进行的就是把公有制基础的计划经济转换为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党文件中经理的过程就是从商品经济变成市场经济,从逐步开始的计划转化为双轨制然后完全转换为完全市场化。首先提出就是打破公有制为主,打破体制是重要条件,比如打破大锅饭,我们土地制度从土地承包开始,我们企业家产生是从承包企业开始。那么也就说把公有在所有制产权制度变的情况把经营权私有化了。郑主任讲到的财权制度还没有明确做到私有制,但是不管是农村土地,宅基地都是在三中全会文件提出可以把经营权、承包权进行私有化,可以抵押、转让、流通等等。这个恰恰可以看到我们改革初期就是要解决产权制度问题。

我们在经济制度上也提出了从民营经济是补充一直到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同等地位,如果再往前看民营经济没有这么高的地位。改革初期我们说的个体户、私有制,这部分因为《资本论》上写的只能雇7个人,傻子瓜子一下雇了100多人,公安局就要抓他,小平同志说先看看,实际结果就是这种经济制度对市场经济来说是必要的,而公有制最后造成结果只能让市场经济无法持续下去。在民营经济来看,今天我们也提出了民营经济和公有制仍然是一种同等地位,但宪法不是。宪法上还没有完全做到把两种不同的经济作为同一种看待,而是公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私有的是合法取得的受法律保护。

但是打破公有前提条件是每一次改革必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什么?就是因为如果没有私有制度市场经济就难以持续下去,或者市场经济就没有办法运行下去。从中国建国以来我们部宪法54宪法,明确制度是私有制,包括我们土地也是私有制。比如说郑主任谈到关于土地的流转、交换、产权制度问题,宪法就是私有制,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强调土地是私有产权制度为基础。但是随着人民民主专政就开始发生变化,到了共产阶级专政就只能公有,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公有和私有并存,阶级专政就全公有化了。文化大革命以后进行了制度改革,出现了矛盾某一部分要求私有化的,另外一部分提出必须坚持公有制,比如说1979年我们首先出现了三资法,特别强调对土地的租用,但那时候的宪法土地虽然是私有制土地,可是土地是不能随便转让和租赁的。于是在改革中两派意见就形成矛盾,这边坚决强调土地可以私有但是不能租给转让给外面,另一派如果不转让发展经济我们改革就无法进行。综合下来就是把土地先公有,但土地使用权其它权利私有,82宪法把土地变成公有。城市土地变成国有,农村土地变成集体所有,这就是现在的尴尬局面,现在相互矛盾的权利在过去也出现了,比如关于户籍制度和迁移权利问题。宪法所有人都有自己迁移的权利,可以查查54宪法,基于46年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所以人民有自由迁移权。但58年以后实行人民公社,58年开始出现户籍制度,那时候出去得有路条。恰恰因为这种产权制度导致我们在产权制度上实行了人权制度。

私有制度上财产权利是依附于人权,这个东西归谁首先是人,人有权利财产是随着人走的。但是公有制没有人权,人权是依附于财产权。我们可以看计划经济时代,如果不在体制内就没人给你发工资、分房子,甚至于没人给你划定粮票。但是所有财产权利依附的是人得随着财产权利走,而不是财产权利随着人走,你想随便调动单位没门儿,调动单位房子都得退。所以人反而所有行动迫使他不得不依附于财产权利。如果失去了财产权利就没法移动。今年同样,当一个离开农村你将把户籍变成就把财产权利转让了,就是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地、宅基地退了。所以农民就变成有双重身份。

我们郑主任讲到了关于城镇化争论问题,市场化、城镇化之间是什么样关系?我个人觉得城镇化是因为市场化才有,如果没有市场化就没有城镇化。去过罗马人都知道,罗马古迹的是市场,先有市场才有罗马城市,如果没有市场做基础罗马这个城市就建立不起来。所以在国外大部分都是由于这样产生。你们可以查查中国制度,中国一个叫镇一个叫集,集就是市场,进行交易的地方,镇就是官府,管理人的地方。而最后这两个就集合了,因为没有市场做支撑镇是活不下去的,没有镇作为保障集市会首先外来的干扰和侵略,所以合二为一变成集镇,到今天为止仍然有这样的参与。为什么说中国城镇化来自于市场,如果没有市场化和产权制度改革我们承包制就解决不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同样如果没有私有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私有经济成长过程中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就业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在改革开放之前,知识青年没办法在城市就业所以上山下乡,就是要回到农村去,因为城里养不起。只有当市场经济创造了就业条件,人们有了劳动收入时候,才有可能在这个地区聚集而形成城镇化。因此也大量私有经济增加了劳动收入,这些人才能活得下来。所以每当我们听到国务院提出要用政府的力量去进行城镇化,把城镇化作为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主要动力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它是制造鬼城。比如曹妃甸,都是靠行政力量,自然资源的拥挤,政府的调配而形成的城镇化,这些城镇化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鬼城。凡是靠政府力量实现的除了有保卫任务的边镇以外,其它都是鬼城。而只有靠市场经济形成的在未来发展才有活力。1930年美国大萧条的时候就出现过两个城市的差别,一个是纽约,一个是底特律。纽约和底特律当时都是以工业化为主的城市,一个是汽车,一个是纺织行业,但经济危机之后出现了转型,转型就让纽约变成了金融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而另外一个城市就在盖高楼、博物馆,但是最终它们失败了。

中国城镇化可以看到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只有17.9%城镇化,但是到30%用了15年的时间,95年29.9%,这个阶段恰恰是市场化和私有化的过程。涉及到房地产就是城镇化,我们大概分为四个阶段,个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个阶段前面图中已经看到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小城市进入大城市,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处于这样的阶段。所以我们所有政策出台都是限制人口向超大城市进行,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进行过滤,希望所有人留在小城镇,而不是进入到大中城市。这是我们三中全会文件提出的。城镇化规律第三个阶段是由城区进入郊区,人们本来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会自动向外转移。第四个阶段是形成城市群,我们现在提出城镇化也是希望形成城镇群,三大都市群,达到20000亿美元以上的产值。但为什么中国形不成?原因就是土地不私有制,当土地私有制的时候转移的时候会把公共产品带出。比如说硅谷这个地方过去是荒地,但因为有了风投、微软,就会把的医院、教育带去。但中国不行,一个富人跑到一个地方买了一个房子,但是你想建医疗、教育做不到,所以土地所有制限制了第三四阶段发展的过程。

土地这些条件导致前面所说的不可能自由交换,也变成了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影响市场供应价格。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限购等等这些,是对产权的一种侵犯,都应该是非市场化的。取消限购救市的同时这个本身就是破坏市场,如果取消限制性措施才叫市场化。

从过去来说我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收入分配差别,很多人认为收入分配是因为发了工资收入分配问题,除了,发工资对实际收入分配影响并不大。我们1%最富人拥有35万亿左右,而全部居民储蓄只有40万亿。原因是因为他们资产转换,公有资产向私有资产转换,比如福利分房,向市场转换是很低价格购买,最后变成很高价格卖出,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另外就是最富有的20%人群敢于投资,他们把钱变成资产,投资在主房或其它资产,而这些资产增值形成了巨大的财富,而这个财富形成的结果就是有钱。最近流行的一本书21世纪基本论,提到了贫富差别是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大部分不是来自于收入差别,而是投资和资产形成的差别。

最后形成市场化对房地产的影响是如果没有过去几十年政府的垄断,今年地产商都不会发这么多财,你们应该感谢非市场化,如果完全市场化就变成完全自由竞争。首先是资源自由竞争,你说你在举牌竞争,这是局部竞争,政府除了给你的这部分土地以外,拿剩下的土地竞争才能,产品才能,如果不断推出,迅速推出大量土地,举牌获得的土地可能就不值钱。所以之所以现在地产商敢于举高价是因为他认为政府再继续垄断,因为每年政府只是按制定的指标供应这么多土地,而不愿意多供应土地,无法解决市场的供求关系。另外一些城市大量供应土地而导致了供给过剩,房产资源下跌,地方政府为了土地财产还再继续供应,就出现了土地流拍。这些不是由市场决定价格,真正市场化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完全市场的手段来调整我们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现在说经济结构不合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有行政垄断,当改变了行政垄断关系以后我想未来的中国只能是更加市场化,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应该市场化而求得平衡。谢谢。

艾诚:谢谢任总。听完您刚才的演讲我确实明白了一句话,有人说在中国只有开发商才对中国的楼市和房价了然于心,但是今天的年会上,最近大商万科毛大清对中国地产感到丝丝寒意,潘石屹也说对未来房价不太看好。您看好吗?

任志强:刚才郑主任已经说的很清楚,怎么还问同样的问题。郑主任说房子还会继续涨价,08年美国房地产出现危机,现在房价又涨了百分之十几,历史上这么多说明不需要讨论了。

艾诚:所以你的答案就是看好中国的房价

任志强:我不是看好房价,是货币永远是贬值的。如果货币永远贬值什么东西不涨价,麦当劳都涨价。你不要理解错了。

艾诚:关于房价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要继续纠结,房价什么时候会回归一个合理价位,使得大部分百姓不用一直成为房奴。

任志强:你问的就是违法宪法的问题。大部分老百姓工资收入不一样,遇到的不是同一个问题,富人觉得房子很便宜,穷的人觉得房子很贵,中等收入以上的人才能讨论,怎么叫大部分人,政府责任跑哪去了,最穷的人不需要讨论房价,政府管了,要廉租房、经适房干嘛。贫富差别恰恰来自于你对资产的投资,过去投资了房产今天都是富人,过去没投资房产的人,舍不得买的人活该,该你穷。

艾诚:谢谢任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无锡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 更多>>
新闻聚合 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